2/2,糟糕藝術博物館,
一股煩躁。
「到底能有多糟?」
我進去之前常講這句話。
但出來之後,
連拿幾幅畫開開玩笑的雅興,
都消耗殆盡。
原來,藝術品被冠上「糟糕」,
何其嚴肅,
沒有幽默的空間。
我們不確定某些名作,
美在哪裏;
但,在這裏,
「醜」卻很容易被明白。
你會開始懷念,
圖騰形狀的小鳥、太陽、星星,
帆布上的向日葵,
少女跳芭蕾,
擁有幾何線條身材、
鼻梁高到髮際的裸女。
經過這「藝術」的洗禮,
以後欣賞作品,
相信我都能「駕輕就熟」,
因為再也看不到這麼,
「撼動人心」的展覽了。
「糟糕」,
可能是,
選材時就註定命途多舛;
可能是,
作者的自我感覺太好,
而模仿能力太糟;
可能是,
他們太嚮往兒時,
所以會和自己6歲的孩子,
或是他幼稚園的同學,
交流繪畫技巧;
可能是,
他們發現自己藥吃多了,
而這些玩意兒就是「副作用」。
最令人煎熬的是,
在每件作品中,
都透露著一種訊息:
「我很認真,這不是惡趣味。」
我幾乎能想像,
當雀屏中選糟糕藝術時,
他們臉上難以置信的表情。
唉,好上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